导读:洪灾引发常见的疾病有:伤寒、肝炎、霍乱、痢疾、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;皮肤病不容忽视,如浸渍性皮炎(" 烂脚丫 "、" 烂裤裆 ")、虫咬性皮炎、尾蚴性皮炎等。
来 源丨21 世纪经济报道(ID:jjbd21)
作 者丨唐唯珂 , 见习记者魏笑 , 实习生文若楠
编 辑丨徐旭
极端天气带来的洪灾来势汹汹。
7 月 16 日以来,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。多天连续强降雨已造成河南多地道路、地铁等公共设施被淹,人员被困。
7 月 22 日,据河南省应急管理厅消息,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 103 个县(市、区)877 个乡镇 300.4 万人受灾,因灾死亡 33 人,失踪 8 人。
抗洪救灾仍在持续进行,而大灾之后常伴有大疫,如何采取相关措施提前阻断可能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至关重要。
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近日指出,水灾后卫生条件差,特别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流行,应格外注意预防。
对此,河南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原虫室主任尚乐园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一般洪水暴发时不会及时发生相关传染病,只是洪水后不同时期发生经水和经与水有关生物传播的传染病。
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张红卫则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:河南不是血吸虫病流行区,一般不考虑血吸虫病防控。媒介方面需要注意,对蚊、蝇、鼠等防控要加强。要宣传教育群众不喝生水、注意防蚊等。
洪灾如何加速相关传染病传播 ?
洪水来临之后,地下阴暗处的动物就会开始向高处转移,尤其像蟑螂、老鼠等生物身上带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,所以极有可能造成病菌细菌的传播。
其次,洪水会打乱一切水质的边界和分类,一般我们的自来水、地下水、生活污水、河流水等都是有管道区分的,但是洪水侵袭后使得这些管道相互之间连接,所有的水和垃圾都掺杂在一起,而没有经过过滤杀毒的水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,人体长时间接触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感染。
此外,洪水侵袭后,很多基础设施和卫生设施会出现功能性的延迟和瘫痪,所以在很多基本饮水或者是某些情况之下都会出现疏漏,这也成为重大隐患。
长期的潮湿环境也是很多细菌和病毒滋生和繁殖的天堂,因此在洪水退去之后,如果人们不注意杀菌的话,便很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蚀。而且洪灾之后,会引发人群聚集,这也引发了病毒的大范围人际传播。
洪水也会引发动物的死亡,尸体长期浸泡在水中,也进一步成为细菌和病毒的繁衍场所,成为病媒隐患。
再加上洪灾时期使受灾人群抵抗力下降,容易感染病菌,造成瘟疫或传染病的大面积爆发;外加上季节原因,很多地方的水灾都是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 ( 比如我国的水灾多发生在夏季 ) ,而降水较多的季节中空气流动性一般比较强,这就使得病菌的传播途径广泛,传播速度快,更促使了瘟疫或者传染病的暴发。
因此,暴雨洪灾后,室内室外都要加强防疫措施,阻断疾病传播。洪灾引发常见的疾病有:伤寒、肝炎、霍乱、痢疾、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;疟疾、乙型脑炎等因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疾病;流行性出血热、钩端螺旋体病 ; 食用霉变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;与患有疾病的家畜如牛、马、羊、猪的接触机会增多,可能传播给人。
其次,皮肤病不容忽视,如浸渍性皮炎(" 烂脚丫 "、" 烂裤裆 ")、虫咬性皮炎、尾蚴性皮炎等。
警惕 " 大灾之后常伴有大疫 "
河南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张红卫则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:" 寄生虫方面,肠道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、蓝氏贾第鞭毛虫、隐孢子虫病等需要注意,出现腹泻及时就医。河南不是血吸虫病流行区,一般不考虑血吸虫病防控。媒介方面需要注意,对蚊、蝇、鼠等的防控要加强。宣传教育群众不喝生水、注意防蚊等。"
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感染三科主任李三景特别提醒:" 一般来说,洪水过后,水污染会加重,肠道传染病会增多,因此保证用水卫生非常重要。从个人预防层面来说,要勤洗手,尽量吃热的食物,少吃凉食,洗菜的时候也要保持清洗干净,减少细菌、病毒感染风险,尤其是对于河南居民来说,往年洪水灾害较少,所以更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习惯,减少感染风险;此外,从卫生部门层面来看,由于洪水冲刷,导致水里的寄生虫等都冲洗到地面上,扩大了病菌传播的范围,路面及马路边缘这些位置都有可能有大量细菌附着,因此消毒杀菌工作要保证范围上的全面;其次是时间范围上,病毒存在潜伏期,可能会出现一个传染病高发期,因此近半个月内都要加强卫生预防工作。"
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则指出,水灾后卫生条件差,特别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流行,应格外注意预防。
" 从传播途径上讲,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、介水传染病、虫媒传染病、呼吸道传染病及接触性传染病。" 张伯礼提醒,公众应该注意,暴雨让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这些变化对蚊蝇、细菌的滋生更加有利。
"绝不能吃淹死、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,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。" 张伯礼强调,很多传染病是从入口的食物进入人体的。
很多食物在洪水中发生了变化,表面是看不出来的。
有一些群众对在洪水中死去的家养禽畜舍不得处理,或者对被泡过的食物凑合吃。这些食物虽然表面看着没什么变化,其实微生物在上面繁殖的速度非常快,在无法看出造成腐败之前微生物已经在旺盛地生长了,因此一定不能再食用。
" 入口的食物要注意食品卫生,不喝生水,尽量喝相对清洁的水,比如密封桶装水、瓶装水或烧开后的水。" 张伯礼提醒,在家加工食物要煮熟、煮透,生熟分开。
张伯礼还提醒公众做到 " 两防护 ",一个是防护周边的环境,尽快清洁;一个防护皮肤,适当用药。
在雨后应尽快清理环境卫生,避免滋生蚊蝇及细菌等微生物。它们是传播传染病的主要媒介。
生活区里的盆碗缸罐,如果有积水,蚊蝇很快会在里边产卵,幼虫就会滋生。登革热、乙脑等都是蚊媒传染病。因此不仅要避免被蚊子叮咬,还要捣毁它们的老巢,尽快改变雨后容易滋生蚊蝇的环境。
" 针对皮肤传染类疾病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,尽量减少接触水和在水中浸泡,或下水后及时进行冲洗清洁擦拭干净。" 张伯礼提醒,如果皮肤已受损,要把受伤的地方清洗干净,尽量保持干燥,及时应用皮肤外用药,防止病原体通过皮肤粘膜侵入人体。
例如穿凉鞋蹚水后要及时清洗,雨水中的不明病原体也可能致敏,甚至导致气血斑、皮疹、湿疹等,在血吸虫流行的地区要格外注意避免钉螺,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,血吸虫可引起人、畜、禽得血吸虫病,严重危害健康。在雨灾之后,更多的疾病需要格外警惕。
张伯礼特别提醒,现在针对新冠疫情防护仍不可松懈,防止洪灾后新冠疫情反弹。灾后受灾群众聚集,群体饮食睡眠不足,人体抵抗力会变差,此时如果有新冠肺炎确诊或无症状感染者出现,特别容易发生快速传播。因此在救灾复产同时对新冠肺炎预防工作仍应慎终如始,严格佩戴口罩,尽量避免大范围人群聚集,加强开窗通风。
洪灾后健康防疫怎么做?
我国目前也正处于暴雨洪水多发期,因此需要积极做好健康防疫措施,阻断病毒传播。
加强饮用水处理
确保饮用水安全是洪涝后最重要的预防措施,以减少暴发水源性疾病的风险。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、腐烂动植物碎屑、细菌、寄生虫和病毒,即使用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河水、山涧水、井水、泉水或湖水,直接饮用存在危险。
( 1 ) 因此,在有条件的情况下,最好饮用开水、瓶装水和桶装水;
( 2 ) 若不得不饮用,用明矾和漂白粉(精片)澄清、消毒,至少煮沸 5 分钟后,方可饮用;
( 3 ) 亦可使用二氧化氢户外净水片、泡腾片(食品级),放入水内,静置半小时进行消毒。
食物多消毒,保证饮食安全
( 1 ) 正值夏季,食品很容易受到污染及变质。食用腐烂变质食物易引起食物中毒;
( 2 ) 食用被水淹过或不洁食物易引起痢疾、伤寒、甲肝、霍乱等肠道传染病。淹死、病死的禽畜可传播猪链球菌病、禽流感等传染病,不可加工食用;
( 3 ) 另外,处理食物时,生熟分开,餐具要洗净并通过煮沸进行消毒;也可按 1 千克冷水加 1 片或 1 匙漂白粉精的比例配制消毒水进行消毒后,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。
做好防蝇防鼠灭蚊工作
洪水同样会使动物、昆虫和爬行动物流离失所。人与蚊蝇鼠等接触的机会增多,增加了传染病传播流行风险。
( 1 ) 可用苍蝇拍等灭蝇,食物应及时用防蝇罩遮盖;
( 2 ) 可使用粘杀、捕杀等方法灭鼠。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;
( 3 ) 可使用驱蚊剂、蚊帐等防蚊。
注意环境卫生,加强垃圾处理
( 1 ) 洪水过后,环境中的垃圾较多,应尽快清理。
( 2 ) 其次及时修复被洪水淹没的公厕,进行消毒处理。修建临时厕所应在居民区下风向,不渗漏,至少与水源相隔 30 米。
( 3 ) 粪便及时清掏,高温堆肥、厌氧发酵或脱水干燥的方式处理;应急情况下,粪便内加入等量石灰粉,搅拌后集中掩埋。防止厕所、贮粪池成为肠道传染病疫源地、蚊蝇孳生地。
( 4 ) 另外合理布设垃圾收集点,垃圾日产日清,一般生活垃圾无需消毒处理,传染性垃圾焚烧处理。
( 5 ) 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漂白粉或生石灰处理后进行深埋。
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,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
人体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,会引起皮肤溃烂、感染等严重后果。下水劳动时,应每隔 1~2 小时出水休息一次。避免在洪涝期间,经过积水路段。积水可掩盖水中深坑、掉落电线等,要避免涉水通过,防止意外伤害。
如出现发热、呕吐、腹泻、皮疹等症状,要尽快就医
发热、呕吐、腹泻和皮疹可能是传染病的早期信号,洪涝灾害期间,一旦出现这些症状,要尽快就医。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肠道传染病、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监测预警,出现暴发流行及时处置。
保持乐观心态
人在洪涝灾害中容易出现焦虑、抑郁、绝望等不良情绪,严重的会引起心理疾病。任何灾难最终都会过去,保持乐观心态,有助于积极应对,重建家园。
本期编辑 陈思 实习生 杨思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