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国潮”,它真的来了!
作者 | 杨丽
编辑 | 七七 大成
“欧洲杯、冬奥会、新疆棉、鸿星尔克……”
这一系列热门事件背后,都与一个热词相关——“国潮”,它真的来了!
杭州一运动品牌门店里,店员正在根据指示调整商品摆放位置。她提醒自己说,“需要加大这一款红色跑鞋的备货量了。”
这一动作背后,源于一套BI(商业智能看板)看板提供的大数据采样。
公司高管通过BI看板,对近两个月来门店整体运营数据、各产品销售数据、库存应用以及目标达成率等关键指标综合分析,从而做出快速反应,及时调整了经营计划。
类似的一幕,也发生在特步生产车间。新引进的自动印刷(设备)运用三维来识别, 更精准;原来是工人放进去,用网版一片一片地印,而且放的位置会不准确;现在效率提升30%以上。
上述场景,只是两个特写镜头,但它反映一个新商业现象。
在国潮袭来之际,以晋江为代表的多个国产运动品牌摩拳擦掌,频频在“看不见”的供应链端发力,试图找到新的抓手,引领时尚潮流。
9月上旬,亿邦动力走访特步晋江总部获悉,特步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造。今年特步新导入了多套智能化设备,未来几年将有两亿元,投资于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改造。
据介绍,特步实现“五年计划”销售目标的关键引擎是数字化转型。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工具,特步实现了跨国多组织高效协同,更将核心业务系统与钉钉打通,重塑供应链效能。
随着新消费潮流涌动,国产运动品牌迎来黄金发展周期,同时也迎来了残酷的第二次“大洗牌”。
“竞争无比残酷!只是这一次,大家的发力点都放在供应链端的内功修炼上。”一位打拼了多年的SaaS服务商人士对亿邦动力表示。
01
库存调整期“阵痛已过”!
国潮黄金发展期汹涌!
时间回溯至2001年。
基于对国内运动服饰市场的洞察,福建三兴体育用品公司早在2001年开始从OEM业务向自有品牌转变,以“体育+娱乐”双轨制营销模式,创立“特步”品牌。
2008年,特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。这一发展速度,一度让业内非常诧异!目前,特步市值300亿元左右,位居国产运动品牌TOP3位置。
特步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,收入41.35亿元,同比增长“12.4%”;经营溢利6.84亿元,同比增长“36.5%”;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4.27亿元,同比飙升72%;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40.5%上涨至41.8%。
与国内多数国产运动服饰公司一样,特步参与并见证了中国运动服饰的业务初创期、快速发展期、震荡调整期、深化改革期和正在经历的业务突破期等几个重要发展时段。
1991年,中国三大鞋都——福建晋江市陈埭镇,丁世忠携在北京卖鞋的经历,在福建晋江的一家制鞋厂作坊门口第一次挂上了“安踏”的标志。从此,晋江刮起了一股运动风,特步、361°、贵人鸟、鸿星尔克等运动品牌陆续在这一时期诞生,盛极一时。
2005年,北京奥运会临近,全民运动热潮愈刮愈烈,运动服饰需求扩大,国内运动服饰行业快速扩张,包括特步在内的所有运动品牌均借助多层分销网络大规模跑马圈地。
但在2011年巅峰期后,国内运动服饰行业快速进入下行周期。前期粗放式的扩张模式导致特步等企业陷入库存困局,元气大伤,严重者一度出现“经销商手里压着三年卖不完的货”的尴尬局面。
此时的特步,虽然连续五年来是唯一一家没有出现负增长的品牌,但库存周转效率中等,错失了坐上第一宝座的机会。
2015年,特步进入调整期,由时尚运动品牌向体育时尚运动品牌转型,并提出“3+”战略,即加大产品设计研发以拓宽覆盖范围,持续推进跑步赛事举办以巩固跑步领域的优势,以及渠道升级、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零售模式。
如今,国家正大力倡导共同富裕,各种政策叠加为共同富裕开路,“大众消费市场”成投资热潮。公开信息显示,中国运动服饰市场的整体零售额截至2020年已经达到了3150亿人民币。
Euromonitor预测,未来5年我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仍将高速增长。预计2025年,市场规模将达5990亿元,2021-2025年复合增长可达13.7%。
毫无疑问,未来几年,国产运动品牌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。以国潮崛起为契机,国内运动品牌之间的激战会进一步聚焦在供应链端的“内功修炼”上,而特步作为其中一员,必须直面这场竞争。
2020年,安踏宣布全面推进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战略,深化精细化运营管控、数字驱动决策能力,如今在供应链、生产制造、商品企划、会员管理及零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效初显。
与安踏相比,特步则提出新的“五五规划”:到2025年,集团营收目标为240亿元人民币;其中主品牌营收目标200亿元人民币,年复合增长率达23%;新品牌预计收入规模达40亿,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%。
02
数字化改造供应链:
协同效率提升了20%!
杭州特步门店里,店员正在根据指示调整商品摆放位置。她提醒自己说,“需要加大这一款红色跑鞋的备货量。”
基于全国门店数据,AI可以算出哪些产品在哪个门店哪个时间段最畅销。过去,这些都是基于人工判断,现在通过数据判断货品该如何调补,更及时也更准确。
“以消费者为中心,我们需要能够更准确的预测市场需求,在发现有爆款潜力的产品出现时,能够更快的实现供应链协同。这是我们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核心目标。”特步品牌信息管理系统高级总监林俊表示。
从2016年开始,特步将全球组织以及合作伙伴的1.9万人接入钉钉,并将POS订单、ERP系统与钉钉打通,让各门店的销售数据(销售、库存)等都能在钉钉呈现。
门店店员、店长可以通过手机看到自己的经营任务完成情况。特步高管也能通过BI高管看板掌握整体运营数据,一旦发现异常,可及时调整经营计划。
据林俊介绍,特步内部有一套商品生命周期协同平台(PLM),包含设计、打板、面料选择、成本、财务控制等,这些流程都通过钉钉与外部数百家供应商进行协同。
以往,供应商需要自己登陆PC端账号查看需求,合同还要邮寄,费时费力容易出错,且有信息安全隐患。如今,特步在钉钉上给供应商开放权限,让其直接下载工艺包和合同,节省了中间信息沟通、流程和传递时间。供应商下载资料后也会带有自身水印,规避信息隐患。
借助这套体系,特步的供应链协同效率提升了20%,同样的生产周期,货品产量提高了30%。特步总部一旦发现某类货品的爆款潜质,便能追加生产,快速铺货;相反,一旦发现经营数据下滑,总部也能快速定位原因,减少某个不受欢迎品类的生产。
在特步的规划中, 还将结合达摩院M6算法搜集各大时尚平台的时尚资讯,捕捉消费者最感兴趣的风格和品类,并通过3D建模的方式同步企划部门,实现与消费者的链接。
关于线上线下融合,林俊介绍,第一步要做的事情是对渠道做数字化定位;第二步是要做货品的拉通,所谓拉通即包括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,比如产品刚出来时应该在哪卖,当产品生命周期尾期时,应该在哪卖;第三,是消费者融合。过去,线上会员和线下会员系统是孤立的,消费者中台建立后,会员管理会更具体、更立体。
03
从信息化到数字化,
“三端整合”加速!
特步的数字化,分为三个阶段。
第一个阶段是从2011年开始的信息化建设,跟SAP合作,建立了ERP、CRM、PLM等系统;
第二个阶段是2015-2017年,各部门和系统之间是数据孤岛,线上线下系统不能打通;
第三个阶段是2017年,特步将阿里云作为业务中台,基于阿里云迭代全渠道的系统,包括运营中心、商品中心等线上线下的打通。
在特步内部,2021年被称为“数字化元年”。因为这一年,特步开始将业务数据化阶段的数据用来指导业务,以消费者需求来引导生产计划,全面从生产线、顾客线和供应链三个方面推进全链路数字化。
“生产线”指完善ERP系统,使其实时反映每个店铺的产品结构与规划;“顾客线”是通过业务中台和人的连接,将特步数字化的能力输出到每一个员工和生态伙伴身上;“供应链”则是在大数据引导下建设柔性供应链,以消费者需求引导生产计划。
特步品牌跑步品类事业部总经理吴联银强调,数字化与信息化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数据业务化,把应用场景跟大数据放在一起,让数据应用落地,为战略目标服务。
比如通过构建业务中台,将会员、订单、库存、物流、结算等原本孤立的业务打通,形成商品中心、库存中心、会员中心,实现数据的流通和业务的数据化。
最终要实现“更快”及“更准”。更快,指商品流动与快反机制,更准,指把握消费者的需求,反哺研发,形成从消费者洞察到产品研发、供应链、门店的链路闭环。
2020年,特步通过调整内部货品架构、精准营销推广、布局直播等举措,与各类线上平台与135名网络红人共同完成了151场直播,在双十一期间,特步线上销售额增长约50%,超过5.2亿。
“我们把企业数字化转型归纳到‘三端’。”吴联银解释。三端,指的是供应端、消费端和制造端。
供应端:产业互联网,以产品为媒介,整合供应链资源,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、设计、推广、制造,加快产品调整。
消费端:消费生态圈,核心是消费者,把对的产品送到对的用户手中,让用户产生粘性。
制造端:工业互联网,通过设备智能化改造,提升生产效率。
产业互联网时代,特步要将这三端通过数字化的能力整合在一起,构建商业模式和云平台,打造一个内外部信息化的平台。